-
老城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日期:2021-04-06
来源:
老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老城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老城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老城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4月2日
老城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市、区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提”行动,奋力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亿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增速全市排名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181元,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全市排名第2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区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步稳定,回升势头好于预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疫情前期冲击与后续影响并存。境外疫情输入、境内疫情反弹风险持续存在,全区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和外贸出口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虽持续收窄,但未出谷转正。二是高质量发展基础薄弱。我区经济总量在全市占比不高,全区无省级、市级产业集聚区,缺少科研用地,具有引领性的大型企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较少。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新兴服务业、现代商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城区能级和首位度不高。供热、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北部城区地标性建筑和商业综合体较少,与立好“洛阳北大门”尚有较大差距。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是老城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市领导干部会精神、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两会”精神、区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五提”行动,深化提升“9+2”工作布局,高质量推进“五个老城”“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示范区”、都市圈老城片区建设,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中书写老城精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污染防治、节能降耗完成市定目标。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奋勇争先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一是推进古城保护与整治。按照古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工程“一环二轴三片八节点”总体布局,保持传统街区布局和街巷肌理,持续加强古城风貌整治与保护,大力实施“千宿百景”计划,积极发展民宿客栈、研学旅游等产业,加快马市街改造提升,完善贴廓巷红色文化步行街业态,培育打造老字号集聚区。二是加快隋唐宫城区域建设。加快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大力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实施“一街游千年”丽景门至应天门区域街景提升及绿化亮化改造,推进隋唐宫城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洛邑古城联动发展。三是塑造洛邑古城文旅品牌。提升洛邑古城一期业态,引进黄河澄泥砚、木版年画等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驻,打造非遗文化传承弘扬场域载体。加快推进洛邑古城二期项目,建设高档民宿、星级宾馆、商业步行街、大型剧院及会议中心。四是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持续实施消费提力行动,进一步完善消费产业链,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天心文化创意产业园、洛邑古城等“夜经济”地标提档升级,积极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加快向上丽景影视工园建设,积极构建集影片策划、剧本创作、投资拍摄等于一体的影视制作产业链,打造影视产业集聚区。五是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示范区。发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功能,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积极承办“一带一路”数贸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全省“老字号嘉年华”等国际会议和大型节会,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渠道开展宣传,提升知名度,扩大“朋友圈”。加快3A以上景区、博物馆和高档酒店、大中型会议中心建设,强化旅游人文交往优质服务供给,促进国际旅游市场要素聚集,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二)持之以恒推进产业升级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新兴产业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以科技服务、牡丹、现代农业为特色产业的“223”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大力实施“59112”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聚焦“五个老城”建设、9大体系,加快推进108个总投资1300亿元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2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节点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同时围绕“223”现代产业体系及老城实际积极谋划产业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省、市规划盘子,确保重点项目有序接替、顺利推进。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人民数据研究院文化数贸港、智慧老城综合指挥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中科院(中遂)数字产业园、河南信息产业投资集团洛阳总部等项目,大力发展科创产业和数字经济。三是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中国物流洛阳物贸港项目,集聚发展现代物流业。高标准打造火车站北广场商圈,实施王城大道邙岭商业综合体、美桥洛阳国际文化创新中心及高端酒店、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时光洛城等项目,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四是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以牡丹产品的研发、生产、展销为发展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洛阳牡丹(国际)交易中心、洛阳国家牡丹园改造提升等项目。持续提升牡丹画制作、装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牡丹茶、牡丹饼、牡丹籽油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强牡丹瓷、牡丹三彩釉画等独具河洛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牡丹特色产业。
(三)锐意进取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古都科创园西区和北区建设,高标准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吸引各类优质创新主体在老城落地聚集。支持古都科创园争创省级科技孵化器、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大产业引导资金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中心。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经济体制、财税和投融资、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国企改革政策及部署,继续加强古都丽景、古都集团、金隅城集团、定鼎农发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管理,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股权投资为主线,积极探索集团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坚持高水平开放引领,结合区情实际及产业特点,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对接,通过资本招商、股权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优质项目落地。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联企入企惠企助企”活动,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协调解决辖区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稳运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做好放宽市场准入、改进行政审批、加强公正监管、优化政府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保障合法权益等工作,全力打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四)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是优化城区布局。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洛阳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决策,加强与洛阳市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等规划衔接融合,积极争取科创产业用地,合理安排布局北部城区高端商贸服务、优质医疗教育等项目,同时配套建设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谋划建好洛阳“北大门”。加强与涧西、西工、孟津、济源等地联动发展,充分发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高端商贸等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二是提升城区能级。实施九都路快速化、玄武门大街、金业路等提升改造,加快嵩山北路、二乔路等道路征迁建设,持续提升“两桥五路”绿廊建设水平。实施东城壕等5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营庄、后洞、望朝岭等棚户区改造和云顶绿城、元阳隆城等项目建设,新建加油站2座、消防站3座、充电桩200个。三是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市容卫生、违法建筑等领域综合整治,健全垃圾分类收运、回收和处理机制,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工作,规范市容秩序,提升城区形象。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服务管理深度融合,以“绣花”功夫绣出城市管理温度,美化亮化市容环境,新建停车场5个,新(改)建公厕15座,完成3.96万户生活垃圾分类。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围绕政策、规划、产业、就业等重点领域,健全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中科院丘陵地貌智慧农耕示范基地、瀍河沟域经济带、幽谷里、水口特色水席村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行试点,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通过承包、联营等形式鼓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文创产业,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收益。三是改善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徐村、前李等村容村貌,实施农村厕所改造工程,完善水口、李家凹等社区配套功能。扎实推进厕所革命,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扎实推进节能降碳。严格落实国家、省、市节能降碳政策,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实施排污权、用水权和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逐步引导投资转向零碳和负碳领域。二是继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重点抓好工地扬尘管控、道路清扫保洁、散煤燃烧管控、餐饮油烟整治等工作,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三是持续实施碧水净土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统筹推进洛河、瀍河入河排污口排查和专项整治,抓好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中州渠、铁路防洪渠、邙山渠综合整治和保护利用工程,持续改善水环境。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强化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推进国土绿化提速提质,加快翠云峰公园、庄王山公园等项目建设,确保5个游园建成投用。
(七)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一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群体就业服务保障,确保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统筹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工作,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建成“乐养居”11个。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实施邙山镇中心小学、龙光路小学、苗南五号地块学校、培智学校等项目,加快老城区二小定鼎府校区建设,新增中小学学位4560个。深化教育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开展课后服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发展健康卫生事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公众预防和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老城区三级综合医院建设。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城市书房服务效能,加快建设公共数字文化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八)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坚持人物同防、闭环严防、关口细防,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管控,加强重点场所管理,减少人员聚集流动,加强防控物资储备,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二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问题楼盘等风险隐患。认真抓好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等领域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三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社会工作站、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区。深化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继续做好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妇女儿童、人事人才、审计、统计、人防、档案、慈善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