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老城政〔202112

老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老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老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老城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11021

老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规划纲要

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老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老城区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和部署,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为指导全区在今后五年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全面实现五个老城1战略目标,高质量建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产业兴盛、和谐文明的现代化老城,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综合分析研判老城区发展环境和支撑条件的深刻变化,准确把握老城区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制定《老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该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全区十四五期间政府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及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部署要求,强化一体两翼三支撑2发展战略,统筹抓好各项工作,奋力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五个老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一)区域经济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时期,老城区致力于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困难叠加的情况下,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亿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9%,五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市2.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亿元,年均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6亿元,年均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各项主要指标保持稳步增长。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4.9:34.5:60.6调整为1.6:19.5:78.9,服务业占比显著提高。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牡丹种植面积3500亩,建成润旺、紫依香等5个农业生态观光园。总投资5亿元占地2000亩的中科院丘陵地貌智慧农耕示范基地已建成投用,总投资6亿元的洛阳牡丹(国际)交易中心项目正在招商。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先进制造业蓄势起航,特富特电磁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院、正硕电子雷管芯片生产等11个产院结合项目竣工投用,16三大改造3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古都科创园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格力物流园、北郊建材大世界、金燕物流园、万景祥创新牡丹产业园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中国邮政快递中心、顺丰快递、百世汇通等100余家物流企业先后入驻老城。总投资68亿元的中国物流洛阳物贸港项目签约落地并实施征迁工作。五年来,新增商业面积约30万平方米。

(三)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文化老城魅力彰显

老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已获批并开始实施,洛阳市古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修建性详规获批,洛邑古城入选全省先进服务业两区4,被评为第八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列为首批洛阳市研学旅行基地,获得国家、省产业扶持资金1280万元。天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成为洛阳夜经济及文旅消费的新地标,获得省市主要领导称赞和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被评为“2020年河南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央视2020年戏曲春晚、中秋晚会在洛邑古城和应天门景区拍摄录制。洛邑古城一期续建、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风动工具厂旧厂房利用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街游千年特色商业步行街贴廓巷红色文化步行街建成开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成功搭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11个文化服务(活动)中心、11个城市书房和7个文化广场建成投用。老城区文化馆、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我区先后获评省级文化先进县”“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洛阳市文旅工作突出区。洛八办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五年来,共接待游客5380万人次。

(四)三大攻坚战有力推进,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对口帮扶的洛宁县908225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辖区一对一帮扶困难户1548人全部脱困。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完成1448项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重点任务,深入治理工业企业25家,退城入园企业4家,取缔散乱污企业233家,立案处罚违规企业216家,实施双替代58498户,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58个,PM2.5PM10指标持续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不断提升,金融形势总体稳定,区属国有企业隐形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五)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五年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5亿元,是十二五1.6倍。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家,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41家,新增省市研发平台36家,入驻科技中介超市企业35家,技术合同交易额9488万元。专利申请量164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6件。引进院士工作站2个、河洛英才团队”1个。腾笼换鸟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古都科创园,引进特富特、三众能源、信成精密等科技企业100余家。

(六)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党和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经济、社会、文化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古都集团、金隅城集团等5家国有企业先后融资122.9亿元,承担了全区棚户区改造、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区属国有企业组织结构改革更加明晰5家国有企业职能进行合并、压减、调整,通过资产重组方式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洛阳古都丽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突破232亿元。古都集团收购上市公司吉林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4.6%股权,实现中西部地区县区级国有公司并购上市公司先例,古都集团、金隅城集团完成AA信用评级,古都集团成功发行部分公司债券。通过以商招商、股权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吸引中国物流、碧桂园、保利集团、建业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89个,总金额391亿元,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15.7亿元、外资5.4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额8.4亿元。成功举办中国·洛阳一带一路数贸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历届牡丹花会异地洛阳商会战略合作暨项目集中签约等重大活动,老城区影响力和经济外向度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支持66家重点企业(园区)产业引导资金1480万元,为2.37万户次纳税人减免税费3.79亿元。

(七)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大目标,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牡丹花卉、蔬菜、林果等特色高效农业渐成规模,种植面积5000余亩,实现年综合效益2100万元。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3个、益农信息社13个,水口水席村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建成朱樱谷瀍河沟域经济示范带,谋划翠云谷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云栖谷等农业项目6个,总投资79.5亿元。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21个,集体经济资产达7.3亿元。累计流转土地1.25万亩,流转率达64%。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6工程,创建美丽乡村达标村11个,完成改厕3964户,改造农村饮水管网22公里,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实现全覆盖。

(八)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

道北区域两纵四横立体路网体系逐步完善,机场路立交、翠云峰立交投入使用,王城大道快速路、洛吉快速路、瀍涧大道、邙岭大道、魏紫路、新310国道等主干道建成通车。完成中州东路、东西大街、民主街基础设施和外立面改造及沿街两侧业态提升,82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整治提升背街小巷33条。完成地铁12号线等工程征迁工作,实施棚户区改造81.2万平方米,苗南、苗北、葛家岭、庄王山、祥瑞新城等安置房建成投用。改造老旧小区126个,建成城市游园21个、停车场9个、公厕27个。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全区新增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完成城区燃气全覆盖和21个村(社区)燃气入户工作。城市清洁行动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明显,河长制7路长制8等工作扎实推进。瀍河一期、中州渠老城段、东陡沟中沟段、铁路防洪渠老城段治理及沿岸绿化工程相继完工。

(九)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十三五期间民生方面支出累计40.1亿元,办理民生实事187项。新增城镇就业31892人,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6108万元,发放各类优抚济困金8000余万元。累计投入教育资金3.49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所,区第一小学被授予全国文明校园实验小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新教育优秀实验学校,我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河南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个,乐养居99个,养老床位达到1419张。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万人,完成省级慢病示范区建设复审验收,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开展书香讲堂、书画展、艺术培训等活动5000余场,新建乐道”150公里。安全生产、信访稳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民族宗教、国防动员等工作扎实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2020年,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充分发扬共克时艰、不畏风雨的战斗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10、全面落实六保任务11、大力实施五提行动12,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突出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聚焦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致力于强基础、补短板,优环境、创特色,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荣获中国城市报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论坛“2020最受网民喜爱的特色老城区”“2020全国市辖区传播百强(全国第九名)荣誉称号,同时再次荣登《小康》杂志社“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在全国2657个县区中名列河南省第一。老城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级

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2015

基数

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

经济

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9

中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8%

约束性

2

人均生产总值(元)

17109

中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8%

约束性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9.3

中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12.9%

预期性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5.85

中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7.3%

约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72.7

中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8.1%

预期性

6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亿美元)

1.1

市定

完成市定目标

预期性

7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59.3

达到70

78

预期性

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41.3

中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5%

约束性

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9

全区总人口(万人)

19.2

达到25

27

约束性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1980

中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7.5%

约束性

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8568

中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7.0%

约束性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市定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13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100

达到100

达到100

约束性

14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8.5

达到99

达到99

约束性

15

城镇化率(%

91

达到93

达到93

约束性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市定

市定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市定

市定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18

主要污染物减少

化学需氧量(%

市定

市定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二氧化硫(%

市定

市定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氨氮(%

市定

市定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氮氧化物(%

市定

市定

完成市定目标

约束性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分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均有新发展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构成较大威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治理效能提升,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十四五时期,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妥善应对,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突破。

(一)发展形势面临新机遇

一是经济形势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将成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障经济与产业安全的坚实基础,有利于老城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培育新形势下参与竞争合作的新优势。二是政策红利方面。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都市圈建设各项政策相继落地,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场域载体13集聚发展,战略叠加效应、政策集成效应、发展协同效应加速释放,有利于老城区加快弯道超车,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子。三是产业技术变革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有利于老城区大力发展新基建14、新技术、新业态,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四是文化繁荣兴盛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王国生书记调研洛阳时强调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洛阳大力实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提升行动,有利于老城区发挥独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力展现当代老城人传承弘扬河洛文化的历史担当。五是社会发展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国家、省、市大力支持就业优先,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老城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发展环境面临新挑战

一是经济贸易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增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老城区参与国际市场、扩大开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二是疫情前期冲击与后续影响并存。境外疫情输入、境内疫情反弹风险持续存在,生产活动和经济社会循环尚未完全畅通,全区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和外贸出口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持续收窄,但未出谷转正。三是高质量发展基础薄弱。我区经济总量在全市占比不高,无省级、市级产业集聚区,有引领性的大型企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较少,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产业税收贡献能力不强,财政收入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高端制造业和新型服务业尚在起步阶段,新基建、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薄弱,产业转型、动能转换亟需提速,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四是城区能级和首位度不高。供热、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全区范围内尚无综合性三甲医院、省市级重点初高中和高端养老院。北部城区地标性建筑和商业综合体较少,影响力集聚力辐射力不强,与立好洛阳北大门尚有较大差距。五是风险防控有待加强。企业经营要素成本居高不下,隐性债务风险较为突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依然存在。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尚不够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储备能力有待增强,科学精准治污水平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老城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站位全国全省全市谋划老城发展,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全市发展中找准定位、抢抓机遇、厚植优势,凝聚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竞进争先强大合力,持续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老城发展新定位,奋力开创老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全面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都市圈建设,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15,围绕三带、四区空间布局,奋力建设五个老城高质量建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产业兴盛、和谐文明的现代化老城,抓好城市有机更新,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老城绚丽篇章。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全区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持续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协同发展。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积极融入洛阳都市圈一核一带,三轴三圈16发展格局,围绕洛渑三科创文旅发展轴、洛济焦绿色转型发展轴和洛汝平开放合作发展轴,加强联动发展、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三)发展目标

1.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老城区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四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全面建成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示范区,全方位融入洛阳都市圈建设,基本建成五个老城一个强区

文化老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六大文化17魅力全面彰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各类文化资源集聚中心、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示范区地位更加突出

智慧老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充分应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文旅产业充分发展,城市智慧大脑、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高效运转,新型智慧老城基本建成。

活力老城。创新驱动、开放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重大成效,新旧动能转换提质提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加速释放

品质老城。城市布局更加优化,城市服务更加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精准高效,居民生活品质实现新飞跃。

幸福老城。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科教文卫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全区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现代化强区。现代经济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基本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完成,城区首位度、影响力、辐射力显著增强。

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老城区内外发展趋势和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四强两快两高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总量实现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以上,突破350亿元大口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9%以上。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体制更加健全,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作用充分发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明显加快。到2025年,力争全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以上。

改革开放动能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性进展,开放型经济质量稳步提升,优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十四五期间,力争引进省外境内资金累计达到150亿元。

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和交流明显增强。十四五期间,力争旅游人数累计达到5000万人次,人均旅游消费达1500元。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路网结构更加优化,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供暖、供气、供排水、环卫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城区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不低于12%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快。国土绿化深入推进,两河三渠18治理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屏障更加牢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就业更加充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5张。

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职责体系更加完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不断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根据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发展目标,十四五规划的定量目标体系确定为十大类三十七项指标。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指标

序号


指标

2020年基数

2025年目标

属性

1

经济竞争力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99(大口径)

350大口径

预期性

2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8

>9.5

预期性

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7.9

13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66

100

预期性

5

创新驱动力

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

2.37

3

预期性

6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个)

15

30

预期性

7

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

25

预期性

8

开放带动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

1.8

2.5

预期性

9

引进省外境内资金(亿元)

28.2

32

预期性

10

人民幸福感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7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预期性

11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3

预期性

12

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人)

2.6

2.8

预期性

13

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6.1

6.5

预期性

14

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学位数(个)

14730

38048

预期性

15

学前教育学位数(个)

6124

9000

预期性

1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4.8

95.1

预期性

17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1.02

4.1

预期性

18

人均预期寿命累计增长(岁)

-

1.1

预期性

19

常住人口(万人)

25.2

27

预期性

20

基础设施

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

13.5

13.8

预期性

21

人均道路(米)

11

12

预期性

22

公厕数量(个)

27

完成市定目标

预期性

23

应急场所数量

8

20

预期性

24

生态环境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

完成市定

目标

完成市定

目标

约束性

25

空气优良天数比率(%

完成市定

目标

完成市定

目标

约束性

26

达到或好于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完成市定

目标

完成市定

目标

约束性

27

营商环境

开办企业便利度指标

-

全市先进行列

预期性

28

社会投资项目立项审批时限(工作日)

3

3

预期性

29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78

80

预期性

30

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2.8

45

预期性

31

旅游总人次(万人次)

653

1200

预期性

32

人均旅游消费(元)

1000

1500

预期性

33

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示范

国际节会活动次数(次)

2

15

预期性

34

2A以上景区数量(个)

4

9

预期性

35

三星级以上酒店数量(个)

3

10

预期性

36

博物馆数量(个)

14

24

预期性

37

会议中心(500人以上)(个)

2

8

预期性

四、十四五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聚焦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都市圈新发展定位,紧紧围绕五个老城奋斗目标,紧盯既定目标,全面推进八大工作任务着力破解难题、弥补短板、强化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持续推进文化保护传承,打造文旅融合新高地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老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用新理念、新模式讲好老城故事,留住老底片,建好新客厅。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文旅大区向文旅强区转变,着力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示范区。

1.持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内化为全区上下适应新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建设新老城的强大力量。坚持和落实党管媒体原则,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传播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大力推进诚信建设,打造诚信老城。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持续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景区创建。充分发挥家风家训馆作用,传承好优良家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强化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坚持保护固态、传承活态、提升业态,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工程,积极培育推广古城文化、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牡丹文化六大文化品牌,不断延续带有独特老城印记的文化根脉。

大力实施古城保护与整治坚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理念,按照古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工程一环二轴三片八节点19总体布局,保持传统街区布局和街巷肌理,实施古城风貌整治与保护,打造老城老街老巷子,老墙老院老房子,老门老户老名字,老号老店老铺子的历史文化群落。进一步完善古城区域内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加强府文庙、安国寺、妥灵宫等文物古迹保护展示,加快周南驿驿站文化片区、鼓楼文化休闲产业片区、老字号集聚区开发建设,大力实施民居大院修缮、千宿百景20等工程,打造百家姓特色民俗集群,积极发展民宿客栈、研学旅等产业。到2025年,古城基础设施、地标性建筑、招商及业态布局基本完成。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贴廓巷红色文化步行街业态提升项目,进一步完善提升洛八办配套服务设施及周边环境,将其打造成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加快隋唐区域建设。围绕天堂、明堂、应天门、九洲池等隋唐宫城区地标性建筑,加强宫城北墙、玄武门遗址征迁保护展示,高标准建设一街游千年项目,加快丽景门至应天门区域街景提升及绿化亮化改造,大力推进隋唐宫城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洛邑古城联动发展,真正使中外游客实现从隋唐到金元明清千年跨越的实景体验。加快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充分挖掘运河文化价值,使西挽陆上丝绸之路、东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古运河焕发年轻态,擦亮华夏大地上最具标识性的传统文化名片。持续加强与运河两岸城市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互动与交流,将大运河打造成新时代促进沿线城乡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强磁场

全力塑造洛邑古城文旅品牌加紧提升洛邑古城一期业态,不断引进黄河澄泥砚、木版年画、豫剧、越调等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驻,将洛邑古城打造成非遗文化传承弘扬的场域载体。加强金元古城墙遗址保护展示,洛邑古城一期续建要加快高档民宿、星级宾馆、商业步行街、大型剧院及会议中心建设进度,聘请国内著名的导演团队,高标准高水平打造一台大型精品旅游演艺节目,为广大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具有古都、牡丹等洛阳元素及河洛特色的视觉盛宴。到2025年,洛邑古城全面建成并成为全国知名的文旅品牌。

强力推进牡丹文化传承创新。大力挖掘牡丹文化资源。牡丹兴于隋盛于唐,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通过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载体对牡丹富贵吉祥的文化象征不吝赞美之词。结合武则天贬牡丹典故传说,深度发掘牡丹相关的民间故事,传承弘扬牡丹不畏权贵、一任群芳妒的傲骨精神。持续提升牡丹画制作、装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扩大牡丹茶、牡丹饼、牡丹籽油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强牡丹瓷、牡丹三彩釉画等独具河洛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的影响力,使牡丹文化与中华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瓷器艺术、雕饰艺术等进行完美融合,并赋予牡丹全新的文化含义,充分展示牡丹象征新时代中国繁荣昌盛、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

3.倡导文旅消费新模式

不断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激发消费潜力,提振文旅消费。持续打造天心文化产业园、十字街夜市、民主街等夜间消费集聚地,通过举办电音节、啤酒音乐节、相声专场演艺、沉浸式剧场演艺、河洛大鼓争霸赛等活动,进一步完善消费产业链,串联集聚夜间经济,培育叫响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文旅品牌。加快风动工具厂旧厂房利用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影视剧导演、艺人入驻园区,策划推出《长江漂流队》《陈俊武》《光武中兴》《班超》等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具有洛阳特色的精品力作,构建集影片策划、剧本创作、投资拍摄、后期制作、特效配音于一体的影视制作产业链,全力打造影视产业集聚区。

4.完善文旅公共服务功能

实施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洛阳国际文化创新中心及高端酒店、洲际酒店,推动古城民宿群、校场里文化产业园、邙山区域等民宿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高端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争创国家示范步行街。继续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加大停车场、房车营地、旅游公厕等建设力度,为游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旅游公共服务。完善洛邑码”“找导游等智慧旅游平台和旅游基础数据库,实现景区5G全覆盖,提升数字化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宾馆等建设水平。

5.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示范

紧紧围绕洛阳建设副中心、推进都市圈等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上奋勇争先。坚持高水平开放引领,发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功能,深化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积极承办一带一路数贸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文化数贸港高峰论坛、全省老字号嘉年华、全省非遗产品展销会等国际会议和大型节会,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渠道开展宣传,提升知名度,扩大朋友圈。加快3A以上景区、博物馆和高档酒店、大中型会议中心建设,强化旅游人文交往优质服务供给,促进国际旅游市场要素聚集,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与都市圈洛渑三发展轴、洛济焦发展轴、洛汝平发展轴沿线城市开展交流合作,整合提升文化旅游、生态、绿色建材等产业资源优势,联动打造科创文旅产业带、绿色转型发展带、新型建材产业带。到2025年,力争建成大型会议中心8个、AA以上景区9个、三星级以上酒店10个、博物馆24个。

专栏1 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大项目及场域载体

一、重大项目

古城文化:加快建设丽景门至应天门一街游千年特色商业步行街、玄武门遗址征迁保护展示项目,实施千宿百景、民居大院修缮保护等6个项目,谋划长夏门文化广场、隋唐不夜城、邙山晚眺建设、安国寺修缮保护及周边综合整治、河南府文庙修缮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望朝阁文化公园等14个项目。

丝路文化:谋划宣仁门遗址保护展示利用项目,对天中市场及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重点引进博物馆、国家特色文创产品,打造博物文创生活街区。

大运河文化:加快建设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谋划洛河夜间经济带项目。

非遗文化:加快建设洛邑古城一期续建项目,实施河洛汤街项目,谋划洛阳周南驿驿站文化展示项目。

红色文化:加快建设贴廓巷红色文化步行街业态提升项目,对贴廓巷、吕氏街、校场路等街道路面进行改造及景观提升,引进民俗、游玩、茶吧等休闲业态。

牡丹文化:实施洛阳国家牡丹园改造提升项目,谋划国色天香文创街区项目。

休闲文化:加快建设时光洛城、唐宫大市场提升改造、中州渠南北街风貌提升(水吧街)等5个项目,实施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周边旅游配套、沉浸式剧场项目,谋划城市书香、安乐寨文化旅游项目。

二、场域载体

重点建设老字号文化产业集聚区、洛阳春都旧厂房改造利用、风动工具厂就厂房改造利用、鼓楼文创休闲产业片区、校场里文化创意产业园、中文创意公园项目。

 

(二)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激发老城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活力。

1.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高质量推动创新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业态创新,高标准打造创新平台。加快古都科创园东区改造提升步伐,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创新优势区域,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引进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加快建设古都智创未来社区项目培育打造以高端电子、先进设备制造等新型产业为引领的科技孵化平台。到2025年,力争古都科创园东区和古都智创未来社区联动发展,创建市级、省级科技孵化器。加快推进金冠股份智慧能源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集智慧开关、智能电气设备制造等于一体的智慧能源产业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场域载体作用,深入实施双倍增21行动,围绕新基建、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领域,高标准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吸引更多创新主体集聚老城。

2.强化企业主体作用

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资金作用,落实科技创新型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奖补等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企业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中心等技术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企业专利研发步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到2025年,力争全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

3.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抓好人才引、留、育、用关键环节,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围绕老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健全人才引进管理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持续开展河洛英才计划22,完善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全方位落实人才奖励补贴、薪酬待遇、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等相关政策,重点引进、培育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工程等建设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用人模式,鼓励各类人才交流合作,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4.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高效运营科技贷23等科技金融服务产品,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要素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发挥各企业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作用,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积极对接创新优势区域,推动科技交流合作。

专栏2 创新驱动重大项目及场域载体

一、重大项目

新基建加快建设古都能瑞新能源充电站项目,实施联想深慧视工业机器人视觉设备制造等8个项目,谋划京东智能无人配送车制造、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智慧运营系统等4个项目。

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智慧老城综合指挥平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项目,实施智慧城市、洛阳古城智慧旅游项目。

先进制造:加快建设特富特电磁科技洛阳生产基地及磁性研究院、三众智慧节能产业研究院、洛阳正硕电子雷管芯片模组项目,实施浪潮消防公司灭火剂及消防装备研发、凯宾耐特钢制家具研发中心项目。

二、场域载体

重点建设洛阳航空经济港古都智创未来社区、环保建材产业园等7个项目。

(三)持续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完善,实现服务业发展新跨越

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加快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打造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

1.积极融入双循环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着力构建多元融合的消费格局。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汽车、家电、手机等产品消费,建立健全汽车、电子产品等重点消费品回收循环利用体系。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宅经济,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完善互联网+”消费体系。大力发展智能消费,加快推广智能家居、虚拟现实、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拓展智能+”服务消费模式和5G消费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完善通道+枢纽+网络24的现代物流体系,鼓励支持外向度高的本地企业建设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稳定和扩大出口,增加优质产品进口,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集聚发展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物流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持续完善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络建设,提升物流业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空运物流、智能制造、航空专业培训等特色空港经济,积极打造航空经济港。加快完善总投资68亿元的中国物流洛阳物贸港,建设新一代瞬冻技术冷链中心、物流区域中转中心、智能物流设施交易中心以及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机结合,形成金融、电商、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物流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3.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

加快商贸流通企业现代供应链建设,整合上下游资源,充分释放市场发展活力和后劲。完善提升北大街、十字街等商圈业态功能,支持商圈企业扩大投资、升级改造,加快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高标准打造火车站北广场商圈,加快推进时光洛城项目,完善生活居住、教育文化、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业态,促进商业、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加快建设王城大道邙岭商业综合体、居然之家现代家居广场、洛阳国际文化创新中心及高端酒店等大型商贸项目,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业态于一体的商业集群,推动形成王城大道沿线高端商贸服务产业带,辐射带动北部城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4.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坚持数据驱动、创新引领、融合带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老城、智慧老城。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与华为、中兴、河南信息产业投资集团等数字经济领域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培育壮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一代通信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数字产业集群规模。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智能+”转型升级,加快金冠股份智慧能源产业园、联想深慧视工业机器人视觉设备制造等项目实施,提高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线上线下联动、跨界业务融合,探索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无人经济25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农业,加快总投资5亿元的中科院丘陵地貌智慧农耕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智能耕作系统,并积极在全国丘陵地貌区域推广应用,为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奉献老城智慧

5.加快发展其他服务业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业务模式、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商务服务,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在老城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全力发展总部经济26。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高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现代旅游协同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积极推广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与深层次需求的服务模式与产品,发展银发经济27。加快发展家政服务,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探索家政+会展、家政+社区等新模式。加快发展健康养生、法律服务、会展服务等服务业,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专栏3 产业提质升级重大项目及场域载体

一、重大项目

现代物流:实施京东无人配送服务项目,谋划京东物流洛阳总部、顺丰快递中心项目。

高端商贸:加快建设洲际酒店、通号集团商务楼改造、老城根步行街项目,实施全福中央厨房、建华商务酒店改造项目,谋划天中大集、青年宫小商品市场改造提升项目。

二、场域载体

重点建设中国物流洛阳物贸港、北郊建材大世界、洛阳火车站北广场商圈居然之家现代家居广场、青年宫地铁商圈、王城大道邙岭商业综合体、后洞电商产业园项目。

(四)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坚定不移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各领域改革,为加快建设五个老城注入强大动力。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28、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进民主政治、社会治理、民生、生态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统筹推进国企改革。制定老城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机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古都丽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做大做优做强。以股权投资为主线,积极探索集团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到2025年,培育3-5家优质混合所有制企业。

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法治、社会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健康发展。建立规范化政企沟通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完善营商环境观察员、观测点等制度。增加面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加大减税、降费、贴息等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制度体系,助力民营经济纾困解难。加快培育发展小巨人企业、雏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促进民营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3.提升开放招商水平

大力推进开放招商。创新招商理念,转变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完善招商配套措施,用好科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等各类场域载体,充分利用以商招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紧紧围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牡丹、现代农业等产业方向,紧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开展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吸引总部企业、研发中心和重大项目落地。强化飞地经济29探索创新,坚持区外即域外,区外即开放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引育更多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至2025年,力争建成1个科技产业孵化园,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

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积极搭建对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到2025年,力争建设1个花卉交易基地,畅通花卉配套物流通道。积极组织辖区重点企业参加进博会、东盟博览会等活动,开拓海外市场,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海外展厅。

4.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造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30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四级全覆盖。深化证照分离31照后减证32等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清理不符合条例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健全调解、仲裁、诉讼有机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体系,提升商事纠纷案件审判执行质效,提高破产案件办理效率。营造诚实守信信用环境。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建设,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进政务诚信监测治理,建立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完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专栏4 开放招商重大项目

开放招商:谋划金冠股份智慧能源产业园、洛阳国际文化创新中心及高端酒店、洛阳牡丹(国际)交易中心项目。

(五)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勾勒城市新图景

坚定不移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发展能级和品质,打造宜居幸福美好城区。

1.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优化城市布局。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洛阳都市圈发展定位,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积极对接市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黄河流域老城区域、道北区域等专项规划。加强与涧西、西工、洛龙、孟津、济源等地区联动发展,充分发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高端商贸等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新街北、北环路、玻璃厂路高架等道路桥梁征迁建设,配合做好玄武大道、九都快速路、嵩山北路、火车站南北广场联通等工程,形成更加畅通、便捷的城市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实施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垃圾处理提质升级,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积极建设海绵城市33韧性城市34。加强城区公厕、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实施城区游园建设和道路绿化,积极构建绿色生活圈。

2.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遵循有机集中理念,深化城市更新,提升生活品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面粉厂家属院、民航院、利通巷等202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加强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提升小区人居环境。到2023年,全面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完善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用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人才公寓建设,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优质基本公共服务,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户籍窗口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地区落户。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3.完善城市功能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工作,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市容卫生、违法建筑等领域综合整治,规范市容秩序,提升城市形象。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政务、交通、教育、医养等领域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完善提升城市大脑功能,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智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充电设施生态体系。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800

专栏5 城区品质提升重大项目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机场路立交征迁建设、翠云峰立交建设、玻璃厂路高架老城段征迁建设、中州东路两侧及东西北隅古城风貌修复整治、孟津引热入洛等7个项目,实施古城基础设施改造及街巷外立面改造提升、金业路拓宽改造、营庄片区规划路征迁建设、二乔路公交停车场、玄武大道老城段征迁建设等8个项目,谋划洛阳轨道交通2号线北延、新伊大街向北打通、春都路提升改造、翠云峰立交隧道下穿、嵩山北路北延、晨宏路征迁建设、新街桥与滨河北路定向互通立交建设、北环路打通、商砼路征迁建设、国花路北延、东陡沟北延建设(渠道)、后洞路(洛吉立交辅道至规划六路段)打通工程、冢头片区路网建设、二乔路北延等26个项目。

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面粉厂家属院东西院、民航院、周公路9号院、利通巷等4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谋划福王府小区、邮电小区、洛阳幼师家属院、黄梅公寓、坛角小学家属院、煤机厂院、钢管西华美院、仓储家属院、宋园大厦、岳荣小区、育苗小区、富祥小区等15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洛阳建业定鼎府、保利·林语溪、元阳隆城、古都天玺、云顶绿城、联信·熙园、建华鑫苑项目,实施烧沟村整体改造、洛阳天悦花园项目(苗南4号地块),谋划翠云峰邻里中心、临空经济区品质社区、中隧片区改造、洛阳金燕物流商住、保利堂悦、望朝岭片区新型城镇化项目。

(六)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路径

聚焦三农工作,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加快现代农业进程重点推进中科院丘陵地貌智慧农耕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及推广应用,合理调整土地分配结构,确保既能满足科研及展示需求,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35完成翠云谷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项目建设,突出文化特色,打造独具老城文化特色,独一无二的沟域经济示范带。

推动牡丹全产业链发展。厚植产业优势,传承创新并举,深挖牡丹文化,以激活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以牡丹产品的研发、生产、展销为发展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品质为根本目的,谋划建设洛阳牡丹(国际)交易中心项目。到2025, 新增10个以上牡丹知名品牌,牡丹产业总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亿元,努力把老城区打造成为最佳牡丹观赏地、牡丹品牌集聚区、牡丹文化传播和科技研发中心。

加快农业规模经营。依托区位、交通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花卉、农家乐、采摘园等都市生态农业。培养职业化农民队伍,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到2025年,力争建成5-8家蔬菜、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5家。

2.积极建设美丽乡村

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饮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持,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深入实施村庄清洁和乡村绿化美化,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专栏6 乡村振兴重大项目

农业产业加快建设中科院丘陵地貌智慧农耕示范基地、翠云谷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云栖谷、洛阳水口特色水席村项目。

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安全饮水项目。

(七)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展现生态文明新进步

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黄河流域保护力度,拓展生态保护发展空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实现绿色发展。

1.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深入推进工业、交通、公共机构、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大力推动农业、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完成碳达峰36碳中和37刚性目标。严格落实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政策探索实施排污权、用水权和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争取成立中原地区第一家碳排放交易中心。加快三众智慧节能产业研究院建设,大力发展环保节能产业。健全垃圾分类收运、回收和处理机制,全面推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2.拓展生态保护发展空间

坚持以水润城,积极建设生态宜居城区实施两河三渠综合治理与沿岸绿化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洛河、瀍河入河排污口排查和专项整治,加快堤外绿廊、堤内绿网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中州渠、铁路防洪渠、邙山渠综合整治和保护利用工程,大力实施清四乱38行动,不断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加强翠云峰公园、东陡沟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加快城市游园建设,深入实施大环境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背街小巷绿化,打造绿色街巷、园林小区和景观道路,形成开门见绿、开窗见景、出门见园的城市景观效果。到2025年,力争全区建成小游园35个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

3.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水土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空气质量科学预警水平,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重点抓好工地扬尘管控、道路清扫保洁、散煤燃烧管控、餐饮油烟整治等工作,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不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地下水监测与调查,深入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处理,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到2025年,力争细颗粒物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超额完成市定目标。

专栏7 生态保护重大项目

两河三渠加快建设铁路防洪渠老城段治理提升改造中州渠治理、瀍河老城段治理二期、邙山渠综合治理项目。

城区绿化:加快建设翠云峰公园、两桥五路39绿廊、左掖门游园项目,实施东陡沟湿地公园、国土绿化项目,谋划北环路绿廊、隋唐历史文化复合轴、环城西路东侧游园、营庄公园征迁建设项目。

(八)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实现民生服务新提高

坚定不移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切实增强民生福祉。

1.强化就业优先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工作。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发挥失业保险作用,促进失业人员实现稳定再就业。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以上。

2.推进高质量教育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科学规划布局基础教育资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育资源供给与常住人口相匹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老城区状元红中学、营庄小学、培智学校等学校规划建设,力争引进一批高端教育品牌和国内知名学校,提升老城区教育整体水平。十四五期间,新(改扩建)中小学12以上力争引进国内知名中小学1-2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机制,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提标工程,开展强校+弱校交流合作,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完善特殊教育和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推进融合教育,提高残疾人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深化教育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40,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支持洛阳幼儿师范学校、黄河电子学校等学校新学科建设,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提升互联网+教育发展水平,建设学习型社会。

3.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三减三健41和控烟行动,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健身中心、城市乐道、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加快普及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医疗保障能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洛阳翠云峰三级医院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规范和医保差异化报销制度,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支持社会办医,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达到2.8人。

健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指挥、医疗救治、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综合救治能力。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4.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等政策。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和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保险,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长期护理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社保、退役军人保障等政策。加大公租房租赁补贴力度,完善货币补贴、租售住房、免租入住等人才安居政策,解决人才住房困难。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和人口素质。协同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积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探索互助性养老模式,因地制宜乐养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融合建设,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乐养居”40个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

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基本生活救助标准调整机制,提升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加强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长效帮扶相互衔接,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和支持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相衔接机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5.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演出、社区公益电影放映、河洛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建设数字资源库、移动图书馆等平台载体,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开展城市书房达标创优提升行动,提升城市书房建管效能,推动建设书香洛阳,积极打造“15分钟阅读圈

6.加强社会治理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四治42并进、服务进村(社区)推行基层党建+”模式,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43。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资源向基层下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社会工作站、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模式。

推进依法治区。持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司法责任制,促进司法公正。加快推进老城区人民检察院办案和专业技术用房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四级同创、三级示范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尚。

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44的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作用。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做好新时代港澳和对台工作。自觉服从服务国防军队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支持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7.维护安全稳定

筑牢安全底线。坚决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粮食、数据、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生态安全,维护新型领域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完善应急管理和物资保障机制,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公共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人防疏散基地和地下防护工程功能,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保持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45,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加强调解联动,统筹做好各类利益诉求群体信访工作。实施心防工程46,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对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心理疏导。实施雪亮工程47,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机制,坚决防范和打击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专栏8 民生服务重大项目

安置房:加快建设苗北村棚户区改造、史家沟村棚户区改造、苗南村棚户区改造、葛家岭村棚户区改造、祥瑞新城安置房、中原新城B地块安置房10项目,谋划春都路两侧棚户区改造、工农村棚户区改造、新生村棚户区改造、营庄安置区征迁建设、东西北隅地块棚户区改造7项目。

学校:加快建设老城区状元红中学、营庄小学项目,实施邙山一中等6所小学改扩建培智学校、香榭里畔山兰溪幼儿园项目,谋划洛阳牡丹学院、名校引进、营庄片区幼儿园、营庄片区3所小学、邙山一中等19个项目。

卫生医疗:加快建设卫计系统综合服务楼改造项目,实施洛阳翠云峰三级医院、翠云峰中医研究院项目,谋划营庄片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

康养:加快建设乐养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西南隅嵌入式养老、工农社区托养中心、区示范性养老机构改造项目,谋划颐乐康养中心、营庄片区乐养居等7个项目。

其他:加快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法院业务用房提升、检察院技侦用房、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公厕建设项目,谋划洛阳福寿生命纪念公园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推进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协调政府、社会、群众三大主体,为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保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拨一批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持续提升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为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规划实施支撑

强化项目支撑带动。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围绕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牡丹产业、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整体推进总投资2300亿元的236个重大项目建设。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加大调度、督导、考核力度,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构建贷、投、债、股、信、财、租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先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财政支出,集中财力保证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鼓励社会投资向支撑规划实施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聚集,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支撑。对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落实绿色通道制度,简化立项手续,优先保障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确保重大项目如期完成。

(三)加强规划监督评估

设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十四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工作,将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等进行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实施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把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纳入区直各单位、各部门和各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定期开展考核检查,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完善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健全规划中期评估制度,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定期通报规划实施进展,强化考核的指导作用。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督。

(四)健全规划衔接机制

坚持多规融合的规划理念,加强十四五规划与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洛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洛阳市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领域规划的衔接融合,做好本规划与古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等专项规划的衔接配合,确保重大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合理。

(五)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广播等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征求市场主体、民众、社会组织意见及建议,确保十四五规划编制贴近实际、靠近群众,引领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借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向好发展的浓厚氛围。着力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健全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程度和透明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本规划发展目标和重大项目,凝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十四五时期全区的发展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监督作用,确保十四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能够在民主监督中有效落实。


相关名词解释

〔1〕五个老城:指文化老城、智慧老城、活力老城、品质老城、幸福老城。

〔2〕一体两翼三支撑一体指建设城南洛邑古城、城北牡丹文化小镇的南城北镇格局。两翼指科技和金融;三支撑指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牡丹产业体系。

〔3〕三大改造:指工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

〔4〕服务业两区:指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

〔5〕双替代:指电代煤”“气代煤清洁取暖。

〔6〕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打造百村示范,培育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推进千村整治,实施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7〕河长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协调辖区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8〕路长制:由区(管委会)、街道(乡镇)、社区(村)行政领导担任路长,分级负责所辖道路及其周边环境问题的监督协调、巡查检查、问题整改工作。

〔9〕乐养居:按照名称标识统一、建设规范统一、购买服务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考核评定统一标准,打造的社区养老特色品牌。

〔10〕六稳工作: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11〕六保任务: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2〕五提行动:指产业提质、消费提力、基建提级、动能提档、都市圈提速。

〔13〕场域载体:一般指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较强的要素吸引力、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区域城市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创新平台等场域载体,以及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人文环境等场域载体。

〔14〕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技术创新为驱动、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15〕“9+2”工作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市场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体系、现代开放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6〕一核一带,三轴三圈一核指都市圈极核(洛阳中心城区)。一带指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三轴指向西的洛渑三科创文旅发展轴,向北的洛济焦绿色转型发展轴,向东南的洛汝平开放合作发展轴。三圈指以都市圈核心区为载体的区域极核圈、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紧密圈,承担都市圈生态安全的一河两山生态圈(黄河、伏牛山、太行王屋山)。

〔17〕六大文化:指古城文化、丝路文化、大运河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牡丹文化。

〔18〕两河三渠两河指洛河、瀍河,三渠中州渠、铁路防洪渠、邙山渠。

〔19〕一环二轴三片八节点一环指城墙遗址城河文化公园,在清理整治城墙遗址,恢复东、南城门,梳理护城河景观的基础上形成环城文化公园。二轴指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形成的传统文化轴与休闲商业文化轴。三片指以文庙鼓楼妥灵宫玉虚观建筑群及遗址公园为中心,以儒学思想、祭祀文化、地方文艺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片区;以城隍庙西大街传统商业群落公园巷民国建筑群为中心,以民俗展示、商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商业片区;以安国寺察院建筑群为中心,反映佛教及官学传统的文化片区。八节点指丽景门民俗文化节点、西南角楼工业遗产节点、安国寺南门公园节点、文峰塔文化景观公园节点、柳林街民俗博物馆群节点、东门历史公园节点、唐宣仁门遗址公园十字街广场节点、北宋衙署花园遗址公园节点。

〔20〕千宿百景:建设以百家姓为主题的中高端民宿1000余家,依托历史建筑高标准建设100余处景观,将古城打造成中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21〕双倍增:指创新主体、创新平台(载体)双倍增

〔22〕河洛英才计划:《河洛英才计划(2020—2025年)》提出的充分发挥人才对推动洛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即实施十个重大专项,建立相互衔接配套、覆盖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梯次人才体系。

〔23〕科技贷: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利用财政科技补偿资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银行贷款。

〔24〕通道+枢纽+网络:指通道+枢纽+网络全链条物流体系,通道即畅通空中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京港澳、大广、二广、济郑渝、太郑合、晋鲁豫、沪陕、内河航运等10个物流通道,打造集铁公机海于一体的立体物流通道系统;枢纽即以郑州、洛阳、安阳、商丘、南阳和信阳等6个城市为载体,加快推进10个国家物流枢纽,选择中心城市和部分县(市)布局建设30个区域物流枢纽,完善我省物流运行体系的骨干支撑和衔接节点;网络即优化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物流信息平台网络、畅通物流联运配送网络,形成一批全国性现代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25〕无人经济:指无人值守服务,是基于智能技术,在新零售、娱乐、生活、健康等消费场景下实现的无导购员和收银员的服务。

〔26〕总部经济:通过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27〕银发经济: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

〔28〕土地三权分置:指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

〔29〕飞地经济: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30〕放管服: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31〕证照分离: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审批的改革。

〔32〕照后减证即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照后减证证照分离的目标,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将许可类的分别采用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分离出来,进一步厘清”“关系,理顺”“功能,从而减少审批发证,政府从事先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

〔33〕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34〕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的适应能力,包括技术、组织、社会、经济四个维度的内容。

〔35〕沟域经济:指以山区自然沟域为单元,充分发掘沟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和产业资源基础,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发展进行整体科学规划,集成生态涵养、旅游观光、民俗欣赏、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产业内容,建成绿色生态、产业融合、高端高效、特色鲜明的沟域产业经济带,以达到服务首都发展和农民致富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

〔36〕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

〔37〕碳中和: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38〕清四乱:依法集中整治黄河流域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突出问题。

〔39〕两桥五路两桥望朝岭立交桥、翠云峰立交桥,五路指王城大道、邙岭大道、金谷北路、洛吉快速路、机场路。

〔40〕县管校聘:建立教师编制岗位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的新机制,合理配置区域内教师资源,实现学校人系统人转变。

〔41〕三减三健三减指减盐、减油、减糖,三健指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42〕四治:指自治、法治、德治、智治。

〔43〕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四议指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44〕一府一委两院一府指人民政府,一委指监察委员会,两院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45〕枫桥经验:由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社会治安和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经验。目前,枫桥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是新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

〔46〕心防工程:以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为实施主体,以沟通、宣传、互动、传授为主题,通过公安机关的犯罪研判、治安预警、防范宣传、法制教育,启发社群对可防性案件和可防性事故的自防自保意识,提高区域设防能力,同时,积极引入犯罪心理学原理,通过对犯罪手段的揭露,最大限度地消除犯罪市场,提高犯罪的风险性,对犯罪人群起到教育、转化、震慑的作用。

〔47〕雪亮工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称之为雪亮工程

洛阳市老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02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