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7号建议的答复
-
日期:2023-07-17
来源:
范龙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非遗’研学基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老城区依托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区域内的非遗项目众多,现有“河洛大鼓、茶艺、戏曲、皮雕、牡丹香、文房”等非遗项目200余个,以研学基地为载体,不断大放异彩。
以洛邑古城为例,作为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目前已形成“感知非遗,传承经典”、“传统中国礼”、“探索河洛文明,寻找文化之根”的非遗体验、传统礼仪、历史文化课程共五大类48项常态化课程。涉及“毛笔制作、传统拓片、活字印刷、扎染、皮雕、宫灯、戏曲、河洛大鼓、剪纸、葫芦丝、绳艺、面塑”等各类非遗项目体验课程和趣味研学体验课程。基地内不同类型活动教学场馆10处,可供300-500人大中型研学活动的实施开展,致力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近三年,我区已组织参与非遗研学活动师生累计达3万余人次,每年各学校至少组织4次非遗研学活动。
同时,区属学校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如:老城区道北路小学,开设非遗项目——“扎染”课程多年,建设有扎染作坊,配备有现代化的扎染工具,学生穿着自己设计扎染的衣服、围巾、帽子、背包等,扎染艺术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老城区古香小学从课程设置、课题研究、教师培养、名家指导等方面落实书法艺术进校园、进课堂,建设有现代化的数字书法教室,师生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被评为洛阳市书法特色学校。河洛大鼓、武术、彩陶制作等项目也已经走进校园。
下一步,区教体局与区文旅局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梳理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建立健全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项目库及授课师资库。在学校申报、区教体局实地考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遴选出适合进校园的非遗项目和非遗授课人,实行“非遗进校园”全覆盖,结合学校特色制定“一校一品”的非遗进校园实施方案,根据学校拟开设的非遗项目、课程时长等具体需求,按照“个人自愿、择优选择”的双向选择原则,在项目库及师资库中遴选出与学校匹配度较高的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同时建立起深度融合机制,打造“一校一课”的非遗特色校本课程,让非遗项目真正走进校园,扎根校园,培养出一批真正喜爱非遗、掌握非遗制作技能的学生,让更多的师生了解非遗、体验非遗。
2023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