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区十届政协二次会议第116号提案的答复
-
日期:2023-05-15
来源:
杨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擦亮牡丹名片,提升城市形象”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栽培始于东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至今己有1600余年的历史。老城区是洛阳市区最集中的牡丹种植和观赏区,也是洛阳市重要的牡丹产业集聚区。辖区内现有牡丹种植面积4000余亩,在新安、孟津等周边县区租地种植牡丹共计2000余亩,95%以上为观赏牡丹,年产鲜切花500万枝。今年春节期间,我区在广东东莞、深圳、佛山等地举办了“洛阳牡丹赏花季”系列活动,销售催花牡丹10万盆,牡丹鲜切花2万支,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口碑,为洛阳牡丹赢得了美誉度。
老城区牡丹资源丰富,拥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和文化积淀,辖国际牡丹园、国家牡丹园、洛阳牡丹园等5个牡丹观赏园。辖区内的状元红路、魏紫路均是以牡丹品种名命名,但在道路两侧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红绿信号灯符号的展现等方面彰显牡丹特色的力度还不够强,对细节的把控还不够严。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联合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在城区规划和园林绿化中,尤其是机场、高速路、快速路等主要出入口绿化带、城区主要道路、游园、中心广场、企事业单位、小区绿化带,合理增加牡丹、芍药配置比例。充分征求牡丹专家学者意见,选择花期长、花色艳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牡丹品种,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玉兰、银杏、紫叶李等背景植物,丰富景观层次,形成“满城尽是牡丹花”的浓郁氛围。在城市信号灯、路灯、护栏等方面将着重设计,有效增加牡丹元素,将牡丹与城市有机融合,于细微之处见牡丹,让游客进入洛阳就能感受牡丹的浓郁氛围,徜徉花海,品味水席,全方位体现洛阳牡丹特色,叫响“洛阳牡丹”金字招牌。
与此同时,将推动牡丹产业育新提旧并举,以牡丹文化传承创新为重点,深度挖掘与牡丹相关的典故传说、民间故事,积极开展牡丹文创活动,策划创作一批具有牡丹文化特色的牡丹文艺展演、牡丹摄影、牡丹诗词、牡丹传说题材的文艺作品。讲好洛阳牡丹故事,营造浓郁的牡丹文化氛围。
2023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