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日期:2025-07-30作者: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老城区统计局

老城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715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河南省、洛阳市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部署,老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动员、精心组织,于2023年高标准推进经济普查工作。本次普查以20231231日为时点,覆盖全区第二、第三产业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样个体经营户。在上级普查机构指导下,全区上下协同联动,创新工作举措,圆满完成各阶段任务,为摸清区域经济脉络、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详实数据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决策部署,老城区人民政府于202376日正式印发《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老城政〔202319号)。文件明确成立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统计局等20个区直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老城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负责普查工作的统筹协调、任务部署及日常督导。

全区8个街道办事处严格对标区级架构,同步成立街道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区级统筹指导、街道组织落实、社区协同推进"的三级工作体系。通过细化责任分工、建立联络机制、制定进度台账等方式,切实保障普查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为高质量完成经济普查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体系支撑。

二、全面摸清家底

老城区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将此次普查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全力推进,核心目标就是全面摸清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家底”立足老城作为洛阳历史文化核心承载区的定位,重点聚焦文旅融合、商贸服务、特色汉服特色产业开展深度普查。普查覆盖全区范围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深入调查其组织结构、人员工资、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消费、研发活动、信息化建设等关键指标。通过本次普查,我们系统性地获取反映老城区经济总量、结构变化、产业布局、新动能发展、区域协调、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的最新、最详实数据,为区委区政府准确把握区情区力、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

三、科学规范实施

为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老城区始终坚持科学谋划、规范操作、协同联动。一是精心部署落实严格按照国家普查方案和实施细则,结合老城区实际,周密制定工作计划、培训方案和应急预案,对普查全流程、各环节进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全面应用电子化采集方式(PAD/智能手机),推广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小程序,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数据采集效率。三是狠抓两员建设精心选聘并严格培训了一支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队伍,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入户流程,确保普查方法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统一。四是深化部门协作强化与市场监管、税务、民政、编办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和联动核查,共同破解找全单位、查准数据的难题。

四、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生命线。老城区始终将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作为核心要求贯穿工作始终。一是强化全流程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覆盖普查方案设计、单位清查、普查登记、数据审核、验收汇总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环节质量标准和责任人。二是落实即报即审机制在数据采集阶段,充分利用平台审核公式和人工经验,对上报数据进行实时审核、随报随审,及时发现并核实修正奇异值、逻辑错误和填报不一致等问题。三是开展多维度质量核查组织开展了单位清查质量抽查、普查登记事中事后质量检查、数据质量联合验收等工作,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交叉验证等多种方式,对普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评估。四是严守依法普查底线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强调普查对象如实申报的法定义务和普查机构对个体信息的保密责任,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普查环境,确保普查数据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7110,从业人员71675;个体经营户14804,从业人员27189。总体来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科学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老城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