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简介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公元605年,先后作为隋、唐、五代、北宋的都城或西京,历时530年之久。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列入全国“十四五”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项目。今天的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由明堂、天堂、应天门、九洲池等组成,是隋唐洛阳城遗址宫城区的核心建筑。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 4A级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21年被评为四钻级智慧景区。
一、应天门简介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其“两重观,三出阙”是中国古代礼制中最能彰显天子身份和地位的建筑形制,是目前国内发现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1959年遗址被发现,先后经过五次考古发掘,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高50.3米,中央6层,两侧阙楼4层。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一层一期展陈总面积为 10901平方米,北广场占地面积38955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489.6平方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于2019年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对外开放,2020年央视戏曲春晚分会场、董明珠“嗨购洛阳·格力奇妙夜”直播、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2021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等重大活动均选址于此。2021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奇妙夜系列、爱奇艺“登场了!洛阳”综艺系列、《风起洛阳》影视剧系列、2022年河南春晚舞蹈《国色天香》等一大批重大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应天门原创沉浸式演艺项目《唐宫乐宴》已成为隋唐洛阳城的主打 IP 产品。应天门投影秀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利用裸眼3D投影技术带给观众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与此同时,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文创潮品等丰富的体验项目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应天门已成为洛阳文旅融合的新标杆、新名片。
二、明堂天堂简介
明堂又称万象神宫或通天宫,为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举行的礼仪场所;明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总占地145亩,高度33.52米,外3层、内2层,总面积9888平方米商业面积200平方。天堂紧邻明堂西北部,为武则天宫内礼佛道场。明堂、天堂是唐代武则天执政时期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座单体木构建筑。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高88.88米,外5层、内9层,总面积13265平方米,商业面积1518平方米(其中三层971平方米,七层577平方米)。明堂、天堂于2015年4月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2019年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址论坛、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等重大文化活动均在此举办;2021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元宵奇妙夜》《中秋奇妙游》、全新文化剧情舞蹈《舞千年》等节目均在明堂实景拍摄,展示了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华传统文化,再现了以一代女皇武则天和盛唐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景区。
三、九洲池简介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宫城区西隔城内的皇家园林,为未成年的皇子、公主居住之地,是帝后休憩、享受天伦之乐之所。设计者宇文恺引谷水入园,利用自然水源创造九洲池水景。今天的九洲池遗址展示工程一期占地 156亩,总建筑面积10397.11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5092.2平方米;现存12处遗址,以宏大与深邃、人力与苍古、水泉与眺望的园林建造手法,引黄河之水,形成“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景观,是集遗址展示、园林艺术、牡丹观赏、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空间。
九洲池遗址展示工程于 2019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对外开放,其主抓“黄金四小时”,主打“夜游国潮”系列品牌活动,将“激光秀+水幕秀+古风演艺”融合呈现,让游客体会“文化+科技”的 别样魅力,在夜间领略盛唐风采。同时,2021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奇妙夜》系列节目,2021浙江卫视纪实综艺《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爱奇艺人文综艺《登场了!洛阳》,爱奇艺纪录片《神都洛阳》等均在九洲池取景拍摄,更引得九洲池频频出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夜间生活,也是历史、文化、艺术爱好者的首选打卡之地。
洛邑古城简介
洛邑古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是国家3A级景区和洛阳的文化名片。古城总规划面积1360亩,区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并以唐、宋、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建筑风格为建设主基调。目前开放部分为洛邑古城一期,以文峰塔为核心,占地70亩,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自2017年开园以来,洛邑古城已接待游客超过3400万人次,成为全国知名的文旅IP品牌。2022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授予“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正在推进的一期续建部分,占地约90亩,建筑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根据现有规划面积将重新规划商业布局,预计吸纳商户300余家,预估年税收增加近千万元。待一期续建项目完成后,将与一期做到有效联动,使得洛邑古城变得定位更明确、产品更完善。依托深厚历史底蕴和文旅资源,挖掘非遗文化内涵,以沉浸式的“文、游、玩、食、宿、购”业态,打造“出圈”汉服打卡地标,同时下一步将深挖汉服文化内涵与资源优势,让汉服文旅文化产业在洛邑古城得到长足的发展,继而成为洛邑古城持续“出圈”的重要立足点。
洛阳丽景门简介
丽景门是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五部分组成并配以护城河的建筑结构,总建筑面积达25000平方米,城墙宽11米,高11.7米,城门楼高达30米,城楼、箭楼及长廊为全木质结构,总计1000多立方米,与东大街的钟鼓楼遥相呼应,是中国古城建筑结构的典型,在世界古城史上独树一帜,并被称为东方的古城堡。丽景门旧址在2017年12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丽景门是金元故城的西大门,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隋朝东都皇城西面有两门,南曰丽景门,北曰宣辉门,据此可以推断,丽景门最早是作为古洛阳城的西门之一出现的。据史料记载,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迁都汴京,以洛阳为中京,设金昌府。金明洛阳城四面开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自此,丽景门正式成为神都洛阳的西大门。当年,这里车水马龙,是全省陆路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简介
洛阳古墓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是一座以古代墓葬及其附属文物为陈列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130余亩,由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宣武皇帝景陵和河南古代壁画馆三大展区组成,共展出从西汉至宋金时期九个朝代25座不同规格的墓葬及西汉至明清近260平方米的壁画,集中反映出古人的丧葬习俗、思想意识、审美情趣和社会生活。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目前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墓葬数量和朝代最多、类型最全的古墓葬类博物馆。它以独具个性的展品和陈展方式,展示了河洛地区古代墓葬文化的发展演变历史,是我们了解神秘的古代丧葬文化、感知先人的聪明才智的文化艺术殿堂。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简介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项目。该馆占地约47.7亩,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等中央部委大力支持下,历时近两年于2022年5月18日建成开放。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总体设计以体现“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出发点,建筑吊顶《云帆》由126986个三彩陶瓷单元组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吊顶艺术作品。该馆一层、二层为基本陈列“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天工国运 一统中华”“千年运河 万物通济”“隋唐盛世 国运繁华”“古今辉映 源远流长”,展出了众多大运河相关文物中精选的400余件(套)文物,全面呈现了隋唐大运河的兴衰历史故事,唤醒人们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三层为“一粒米的漕运之旅”多媒体互动体验展,以环幕影院、互动游戏、语音问答等形式展示沿线城市风貌、河工技术、漕运制度等。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在推动国际间相互交流融合、强化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符号、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介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关贴廓巷56号(今门牌35号),坐南朝北,前门临九都路,是建于道光年间的三座四合大院,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拥有房屋150多间。
坐南朝北并肩的三所清代民居院落建筑结构相同,均建造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是南关富豪庄延珍家的宅院,系砖木结构。每所院落都分三进,前有临街房,中有一、二厅堂,后有上房,旁边留有过道,每进院落两旁对称建有二层结构的厢房。门、窗上附有雕刻花纹装饰,主要有梅、竹、兰、菊、牡丹、松柏等传统的花卉图案和神话人物传说故事等。
1938年11月,在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洛阳筹建。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驻洛办事处,又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主要任务是在国民党军内上层人士中开展统战工作,扩大抗日宣传,建立通讯联络等。1942年2月撤离。1985年辟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俗称"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纪念馆)。馆内展出有当年的文物多件,是洛阳市现存的一处重要革命纪念地。旧址复原陈列有刘少奇住室、电台室、处长室、豫西省委会议室、警卫排往室等。纪念馆现有革命文物85件(套)及部分照片、书籍等。文物主要有手枪、证章、手雷、子弹、炮弹、引信、军用锨、铺等军用物品和生活用品。在所有文物藏品中,最主要的当属从办事处旧址水井中淘出的一批军用证章,共43种59枚,大多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党组织,进步团体、救亡协会等与我办事处联系时留下的遗物。如“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证章”,应为西安八办工作人员到洛八办联系工作时所留遗物。“东北救亡总会证章”、“朝鲜义勇队证章”等,都是比较珍贵的文物。
万里茶道博物馆(山陕会馆)简介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横跨亚欧大陆长达14000多公里的国际商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条重要国际贸易大动脉。它跨越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8省区,涉及中、蒙、俄3国,将茶叶从中国南方茶源地输送到俄罗斯以及欧洲,同时也极大带动了沿线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广泛交流。
万里茶道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这条“世纪动脉”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运输茶叶的水陆交通线,茶叶生产、运输、交易、消费依托的沿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道路形成变迁过程中诞生的城镇以及各类主体创造和传承的有形和无形文化等,足以建构起一条文化线路遗产。
洛阳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茶道河南段承南启北的枢纽,见证了这条国际商道的兴衰。2021年,山陕会馆被列入“万里茶道”联合申遗点。洛阳山陕会馆是万里茶道沿线重要的商贸服务设施,其建筑规模之大、记载的商人商号之多,反映了清代洛阳商品经济的繁荣,见证了洛阳在万里茶道上的重要地位。
2023年4月,洛阳依托山陕会馆古建筑群建成万里茶道博物馆,其中常设展览“洛阳与万里茶道”。通过“以茶为媒 中俄互通”“天下之中 茶道重镇”“举国之饮 品味茶香”,将“万里茶道”与洛阳故事娓娓道来,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这条文明之路、经贸之路、友谊之路。
洛阳周公庙简介
洛阳周公庙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三面临街,南至五贤街,西临定鼎南路,北靠周公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洛阳市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周公庙始建于隋末唐初(618年),为隋将王世充草创。唐太宗贞观和唐玄宗开元年间予以重修,后毁。明嘉靖四年(1525年)及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两次在原址重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全面大修,庙貌加隆,庙门东西两侧分别建立彰善坊、文昌阁,以示倡导文教,尔雅风俗。彰善坊、文昌阁今已不存。清乾隆八年(1743年)、五十五年(1790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多次重修。民国年间也曾对周公庙进行维修和扩建。
周公庙坐北面南,现存一组古建筑。依次为定鼎堂、礼乐堂(会忠祠)、三殿及东、西厢房,定鼎堂建于明嘉靖四年,在周公庙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它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青筒瓦件,绿琉璃瓦剪边,龙凤屋脊,两端饰以吻兽。大殿四角飞檐起翘,拓展伸张。会忠祠为清代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后殿为清代单檐硬山式带前廊建筑。东、西厢房为清代硬山式建筑。
吕祖庙简介
吕祖庙又名纯阳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北邙山上,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屡次重修。现有山门、卷棚、大殿、正殿和南北配殿等,共计26间,另有明、清重修碑记25通。整组建筑布局严谨完整。
上清宫简介
上清宫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为一座青砖庙院,金元时期废弃,以后多次重修。上清宫的建筑,抗日战争时期经飞机轰炸后,清末的舞楼、山门、灵官殿、玄坛殿、钟楼、鼓楼、王母殿、火瘟殿及翠云洞前的东西楼,今已荡然无存,四帅殿仅见瓦砾堆,老君殿、三清殿尚有殿基可寻。1957年对上清宫幸存的翠云洞、玉皇阁进行修葺,并在翠云洞前东西楼的遗址上各建瓦房三间,在老君庙的旧址上建瓦房五间。
下清宫简介
下清宫创建于唐高宗年间,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乡史家沟村东,占地面积26640平方米。明、清重修,现存建筑有山门、正殿、配殿等,均为硬山灰瓦顶,其东侧和山门外有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