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府城隍庙
日期:2023-06-02作者:
河南府城隍庙
河南府城隍庙,位于今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西段北侧。现存河南府重修城隍庙碑,立于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五月,说明在此以前已有城隍庙。城隍,道教所传守护城池之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由《周礼》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唐代郡县皆祭城隍,宋以后奉祀城隍的习俗更为普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式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神并加以祭祀。据此推测,河南府城隍庙应始建于唐宋时期。 河南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原占地120亩,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辕门三间、山门三间、戏楼三间、六角石柱亭一座、卷棚三间、威灵殿五间以及后殿五间。石柱亭两侧有东、西厢房十二间。 城隍庙主体建筑为威灵殿,因城隍受封为威灵公而得名。此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式顶。殿内原供奉威灵公木雕像一尊,两侧塑判官、速报二神。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八月十五、十月初一城隍出巡,即将此像抬出。殿顶部山脊上垒砌浮雕石刻,四角戗脊上塑有“走尽人”,传说为韩信、庞涓、周瑜、罗成四将,因其生前为人奸短,而受到上天惩戒。 据现存碑刻记载,明崇祯以及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当时整体布局保存基本完整,但庙内神像被毁。民国时期,该庙曾辟为中山公园,城隍庙胡同因此改为公园巷。1930年,用作河洛中学校舍;1959年修筑中州路时,将其一分为二,今南院为洛阳第三十中学、文物复制品公司占用,文物部门曾在1997年修复六角亭、1999年重修西厢房;北院大部分为洛阳第六中学占用。北院的威灵殿于1992年进行全面修复,并辟为洛阳市文物交流中心门市部,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