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文旅”惠人民——洛阳老城区积极践行新理念扎实走好新文旅发展之路

日期:2024-07-08作者:

坚持“人民文旅”惠人民

——洛阳老城区积极践行新理念

扎实走好新文旅发展之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描绘的节日热闹场面,如今在夜幕之下的老城十字街完美映现。
tem.png
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种类繁多的美味佳肴,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赏夜景、品美食,感受千年古都的魅力。
立足老城实际、文化实践、人民需要“三个着力点”,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普惠民生,老城文旅的火爆,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实现了“人民文旅”惠人民。
人民文旅惠人民,惠在服务美好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老城区在发展人民文旅的实践中,从文旅视角提升城市环境,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又提升游客体验感,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人气、和气、喜气,正在汇聚起升腾的“烟火气”。


tem.png


去年以来,老城区以全域旅游标准,大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完成老旧小区25个、背街小巷10条,惠及居民5100余户。高标准打造邻里中心35个、A级以上养老服务设施20个、社区体育公园18个、城市停车场8座,全方位提升城市承载力、亲和力、感召力。构建15分钟“服务圈”“养老圈”“健身圈”“阅读圈”,不仅更好满足居民需求,也给游客带来便利。
平整的柏油路、整齐的停车位、新加装的电梯、新建的小游园……教师新村等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景象让人耳目一新。“有了电梯,楼下也有健身设施,更愿意下楼来转转了”“现在小区环境好了,离景区也近,把闲置的房子改成民宿”正在改造房子的王艳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tem.png


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少群众看准时机转了行,腰包也鼓起来。“从0收入到日薪1000多,就10天。”妆造师李新敏笑着说,感谢社区组织的免费化妆培训班。为了解决群众想投身文旅,却苦于没有技能傍身的难题,老城区先后举办了超百期汉服妆造、摄影等培训班,参与群众达6000余人,不少群众实现了结业即就业。人民文旅带动3万余人就业,从业者月均增收3000多元。不论是转行经营汉服馆的轮胎店老板全瑞锋,还是从事新职业的妆娘付铄雯、跟拍师王强,他们都在人民文旅发展中实现了增收致富。
“去年新文旅产业带动集体收入七百余万,今年力争突破千万。”新生社区干部姚梦龙说,围绕着文旅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居民变股民,获得的实惠越来越多。“村里有集体收入越来越多,为全体退休股东缴纳了居民医疗保险,55岁以上股东每年生活补助金还能发6000元,我们日子越来越好了”新生社区的王顺利说。
人民文旅惠人民,惠在促进经济发展
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老城区全面发展人民文旅,繁荣了文化产业,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也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件汉服带火一座城,也激活了城市经济。


tem.png


2023年至今,在洛邑古城周边1平方公里范围内,经营汉服商家从18家增至900余家,集汉服设计、制造、租售、妆造、跟拍等服务的产业链日渐完善。“汉服+洛邑古城”的火爆出圈,给老城带来的是客流和收入的暴涨,超3000万人的年客流、220亿元的旅游收入,拉动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千亿元。
古城火了,客商也来了。
随着“汉服+洛邑古城”的火爆出圈,上海亿丰等百余家企业主动到老城考察对接,大量客商围绕民宿、文创、餐饮投资兴业。2023年,老城区成功与深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签约翠云谷近郊游示范项目、沉浸式演艺项目等总投资204.5亿元的文旅和产业项目19个。


tem.png


今年4月,该区又召开洛邑古城片区招商新闻发布会,仅用60天时间,便成功签约民宿、餐饮、音乐餐吧等总投资2.79亿元的项目42个,盘活古城内房产约3.46万平方米。
人民文旅惠人民,惠在构筑精神家园
老城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丰富文化供给,提升文化品质,为人民构筑精神家园,让人民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以文化铸魂,构筑人民的精神家园。今年端午节,洛邑古城和贵州“村超”两大文化IP强强联动,汉服文化展演亮相榕江,舞蹈《龙门金刚》、歌曲《潮服》接连上演,充分展现了洛阳古都风貌、老城汉服之美,在一场汉服与足球的交融盛宴,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深刻感受中华民族同心同行的魅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


tem.png


“这是我第一次来洛阳,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以叶禹汐为代表的近千名台州学子到洛邑古城穿汉服了解传统礼仪,体验特色非遗技艺,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体验中华传统礼仪的博大精深,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故纸堆”走向“聚光灯”。
活跃在各个景区的音乐唱作人赵程远更是将洛阳故事写入了歌词中,他说:“希望通过洛阳原创歌曲的方式向游客讲述洛阳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洛阳、爱上老城。”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不仅沁润了游客,也在不断地丰富老城人的精神世界。应天门、洛八办纪念馆等景区周边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成了喧嚣都市里的安静一角,提升了文化氛围,吸引着游客驻足。


tem.png


融入了政策宣传、普法、正能量的等元素的“国潮小剧场”、丰富多彩的“文化进基层”公益演出活动,都在不断活跃着老城人的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基层文化氛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人民文旅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群众多元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在市井气息中构建起丰盈的精神家园。
人民文旅惠人民,惠在展示良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tem.png


老城区不断探索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地方实践,“汉服+洛邑古城”展现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
文化复兴,衣冠先行。全面发展人民文旅掀起“汉服热”,背后是中式审美的回归和传统文化的流行,汉服已成为洛阳的文旅新符号,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
老城区“让世界来穿越”的创意主题,吸引了数十名驻华外交官、欧美16个国家媒体走进洛邑古城,也让“巴铁”们直呼“中国风YYDS”,更让摩洛哥的网络达人“全球连线”直播东方文化。欧洲AD艺术高校联盟意大利区主席、意大利设计学院院长亚历山德罗•哥伦布先生造访洛邑古城时赞叹,洛阳有如此多的年轻人穿汉服,认为汉服文化如果得到年轻一代的认可,必能走向世界。


tem.png


宏大的中国形象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行动中。在老城这片文化厚土上,讲奉献、守诚信的文化基因刻在每个老城人骨子里。从部队退伍后的娄建党开了30年出租车。十四年来,由他组建的“娄建党雷锋车队”,常年免费接送老弱病残群众,尤其在每年春节、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用车高峰节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洛邑古城等各大景区门口,十几辆贴有“暖心接送我服务,我为花城添光彩”车贴的“娄建党雷锋车队”成为这座城市靓丽的风景线。


tem.png


今年6月,近7000支洛阳牡丹鲜切花搭乘专机在荷兰口岸顺利通关,首次出口荷兰。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常态化销往北美、南美、欧洲及澳大利亚等30多个地区和国家。“牡丹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文化形象,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认为。
人民文旅惠人民,惠在增进文明互鉴
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老城区不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向世界讲述洛阳故事、传播华夏文化、增进文明互鉴。
老城区紧抓国家“入境旅游促进计划”等政策机遇,喊出“让世界来穿越”口号,加快建设国际新文旅目的地,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弘扬中华文明。
“穿上汉服的感觉真的很美妙!”在洛邑古城,来自孟加拉国的Jalal先生一家人身着中国传统汉服游览古城、体验非遗,发出由衷地感受。


tem.png


一场沉浸式的汉服“穿越”之旅,让孟加拉国一家人更加了解洛阳,对洛阳的爱也愈发浓烈。6月30日,老城区举办“古都之夏•寻美洛邑”海内外学生暑期游洛邑古城短视频活动启动仪式,40余名外籍和海外留学生,穿着汉服拍摄短视频宣传推广洛邑古城。
出于对东方文化的热爱,73岁高龄的美国人尚心语虽然身患癌症,但义无反顾在洛执教,并把洛阳当作第二故乡。随着汉服国风的兴起,她说:“路上有许多人穿着传统服饰,看起来非常漂亮!”身穿汉服漫步洛邑古城的她在网络走红,“我对生活在唐朝的人们感到敬畏。”尚心语说,“这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我在美国有3个孩子,还有9个孙子孙女们,他们最爱听我讲中国的故事。”以洛邑古城和汉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其开放包容的特质拉近不同文明间的距离。


tem.png


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赵连赏认为,通过延长汉服的产业链条,在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人民文旅,老城区把实事干到了群众心里头,群众有了收入,日子过好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